日期:2019-06-01 12:03:05
家有長者需要照護,常使照護者及家人患上“照護抑郁癥”。不管多么努力都達不到自己所期待的結果,因此自責,進而對生活失去興趣,不想做事,情緒低落,很茫然,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,這就是“照護抑郁癥”。為了不陷入這種狀態(tài),首先不要自己一個人煩惱,而要變換思路、與人交流,向前看,以積極心態(tài)生活。
轉換思路
完美主義的思考方式,讓人犧牲自己的全部生活獻身照護,徒然增加心理負擔。應當明白生活的中心不是照護,而是自己的生活。重要的是不要在精神上被壓垮。因此常自己感到悶悶不樂,煩躁時,應當意識到這會是抑郁的前兆;要找朋友或可以商量的人交流,適當休息,找人替換自己照護,去短期旅行,放松自己,緩解壓力。此外不要追求完美,自我保護更為重要。
聯(lián)絡交流
照護常常是孤獨的工作,你會覺得自己的想法、辛勞不被其他親人理解,此時易于生氣,感嘆自己運氣不好。一個人照護時很容易陷入這種心理狀態(tài)。為避免如此,要重視與人聯(lián)絡交流,建立和擴大交流的網絡與范圍,盡可能地利用外界的支持,減輕自己的負擔。被照護長者的配偶及其子女和他們的配偶、親戚、友人、小區(qū)服務人員,照護者的互助團體都是依靠和交流的對象。從他們處得到信息,支持與啟發(fā),會很有幫助。
咨詢專家
平時健康人也會心情壓抑。但是以下的情況即使出現(xiàn)一項,也預示你處于心理極限狀態(tài),應盡快找家庭醫(yī)生、精神科醫(yī)師或心理治療師疏導咨詢。
睡眠障礙入睡困難,早醒,睡眠質量差,不能充分休息。
食欲不振食欲減退,體重減輕。
意欲減退做事意欲消失,懶得動。
想到尋死覺得生存的辛苦,有了“死了一了百了”的念頭。
及時適當的心理治療會阻止不良傾向的持續(xù)與發(fā)展,改善心境,重振信心斗志,改善照護者自己的生活狀態(tài)。
指導正確哺乳、喂養(yǎng)、呵護、
洗澡、穿衣、換洗尿布、物品消毒
帶小孩、照顧老人、
做飯、烹飪、花草養(yǎng)護
整版打磨、?;Ч?br> 深層護理、基本保養(y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