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9-09-03 11:02:12
1.討論法
討論法,就是對某一個擬定的話題交換意見或進行探討。
這里的“討論”,并不注重問題分析得深淺,而注意意見的交換或思想的溝通。意見交換了,思想溝通了,心情舒暢了,“陪聊”的目的也就達到了。
2.問答法
問答法,就是在陪聊中,針對某一問題自由地進行問和答,你問我答也行,我問你答亦可。
3.評論法
針對陪聊對象所關心的、有興趣的某一個歷史的或現(xiàn)實的人物或事件進行評判或議論,可稱為評論法。評論法,意在評,不在判。因為評論較為容易,也易于開展,判斷、評價就比較難了。陪聊的話題不要太難了,太難不易聊下去,也不易達到輕松、消遣的目的。
4.表演法
表演法,是指陪聊中可根據(jù)主人的愛好,選取一段京劇,一般話劇,或一個電影、電視劇的片段,兩個人各扮劇中的一個人物,進行表現(xiàn)性的演唱或?qū)υ挕?/p>
5.即興法
如果陪著陪聊對象進行散步或游玩時,兩人在動態(tài)環(huán)境中可以指物而議,即景而聊。這種看到什么議什么,想到什么說什么的即興方法,較為自由隨意,“聊”的空間也更大一些。
我國古代,文人學士們聊天是有規(guī)矩的。這規(guī)矩主要是先“做題”,后“破題”,再“議題”?!白鲱}”就是事先擬好聊的話題;“破題”,就是用簡括的話說明題目的要意;“議題”,就是對“話題”進行暢所欲言的議論。
現(xiàn)在的“陪聊”,并無明確的規(guī)矩可供遵循。但“陪聊”是一種服務,是一種規(guī)范化的服務行為。既是服務,就必然要有標準,必須有規(guī)矩。所以,即使是“陪聊”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服務標準,但它仍要遵循一定的服務原則,不能無所顧忌地“瞎聊”。
我們認為,“陪聊”作為家政服務項目,它除了應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規(guī)范和家政服務的職業(yè)道德之外,還要遵守“陪聊”工作的幾項基本原則:
1.征詢原則
征詢,就是要征詢陪聊對象的意見和建設,根據(jù)對象的意見和要求擬“陪聊”的話題。這項原則體現(xiàn)了陪聊人員尊重服務對象的人文主義精神。
2.興趣原則
“陪聊”首先要了解陪聊對象的興趣與愛好,了解他(她)的教育程度與職業(yè)背景,你要聊跟他(她)關心、愛好和有興趣的“話題”,若他對“聊題”不關心、無興趣,那也聊不起來,即使免強地聊,也不會有什么色彩,有什么滋味,聊,還不如不聊。如此,聊的“療”效全無。
3.“四不”原則,即不爭論,不瞎聊,不邪聊,不聊別人。不爭論,即不與陪聊對象爭論問題,更不能與之爭論的面紅耳赤,不歡而散。如果是這樣,那就違背了“陪聊”的目的和宗旨。“陪聊”是心理和精神上的“輸氧”和按摩,旨在使陪聊對象娛悅和消遣,爭個你是我非,弄個水落石出,并不是陪聊的目的,所以,絕對不要同陪聊對象開展你是我非的爭論。
不瞎聊,即不能無所顧忌地聊東聊西,也不能不顧家庭隱私而東家長、西家短地瞎聊、亂聊,這種“陪聊”有悖于公民基本道德規(guī)范和職業(yè)道德。
不邪聊,即不能左門旁道、邪門歪道地聊那些低級庸俗的“話題”。陪聊是一種具有親和力的思想交流和高尚的文化溝通行為,把它降格為低級庸俗東西,是不道德的。
不聊別人,即不要借“陪聊”背后議論別人。
在民間,有一種常見的文化丑陋現(xiàn)象,就是好在背后議論別人,什么那家的媳婦罵婆婆啦,那家人的漢子成了第三者了,那家的孩子偷了人家的東西了,等等。陪聊者絕不可把這些無聊的東西納入陪聊的話題。
指導正確哺乳、喂養(yǎng)、呵護、
洗澡、穿衣、換洗尿布、物品消毒
帶小孩、照顧老人、
做飯、烹飪、花草養(yǎng)護
整版打磨、玻化效果
深層護理、基本保養(yǎng)